時間:107年11月13日(星期二),9:30-11:30
地點:新北市新莊區榮富國小
講師:柯書林老師
講題:親師生溝通的三角習題
內容簡介
校園裡,學生、老師、家長是最重要的主體,也往往是最難平衡的「三角習題」,踏入臨床心理學的領域後,柯書林老師活用細膩的觀察力及各種理論,解析親師生間的三角習題。 自1997年以學校臨床心理師身份踏入中學校園起,便穿梭在學生與其家長還有老師間協調溝通。頭兩年不時碰上挫折,在輾轉難眠時索性將心情與心得書寫下來,並在因緣際會下將之集結為「心理師的眼睛」出版。不料後來越來越多學校老師與家長要求予以協助,轉眼已投身此領域逾二十載。 透過臨床服務發現家長已從「我家小孩講不聽」的不滿,退而求其次地只想學會「如何跟子女作朋友」。也留意到老師早就降低「怎麼讓同學肯努力學習」的期待,卻怎麼也想不到近年甚至連「讓學生能穩定出席」都成了奢求。倒是學生經常不知自己為何被送來「聊天」,而求助心理師服務數量暴增的問題竟是親師之間的緊繃對立。
「親師生溝通的三角習題」幸福講座手記◎吳銀玉
聆聽、理解、回望、反思,笑中有淚暫存於前額葉皮質區,學著從講師所謂的三國─家長(父母)、學生(孩子)、老師─視線望出去,然後把看見的,又放回自己的心裡,默想、默念,再看一次所拍的照片;凝視講座的凝視,帶回到真實的生活實踐、連結,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樣貌。
凝視回望講座所說的「自我認同」(self-identity)那個對自我價值的評量;它源自於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看法。在嬰兒期過後一直都存在著,然而卻在青少年階段,發生了強烈的改變和認同危機⋯。咖的角色讓人與之共舞,困惑迷離⋯⋯。
故事怎麼說,人有時候就會如此定義自己,或者是怎麼去定義他人。其實我真的想說的是,親師生的生命樣貌、版本萬千如詩般動人,如果這樣的版本讓人有困難、卡住,回過頭來照顧自己,並嘗試移動一點點點位置問自己;我們是否允許當事人、主角回到主人的位置重新做出選擇,拿回自己的生命自主權呢?
一場講座,多樣的風景和思維在腦海中奔騰、醞釀、發酵著⋯⋯。記得給自己50秒,然後一個深呼吸後説:參考看看,算你厲害!或者是「其實我以前也誤會你⋯⋯⋯」;先給善解,照顧好那容易紅通通護主心切的杏仁核,聰明的前額葉皮質的睿智、理智就會自來,改變才可能發生喔!
====親師生溝通的三角習題====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