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 |  聯絡我們 
首頁 >活動快訊 >活動紀實  

社區認輔幸福講座分享─ ─106.09.19柯倩華老師/蛻變的力量

時間:106年09月19日(星期二),9:30-11:30。
地點:新北市板橋區溪洲國民小學/1樓視聽教室。
授課講師:柯倩華老師
分享者:吳銀玉

  聆聽一場少年小說的豐盛饗宴:《破蛹而出》蛻變的力量

  故事,承載著每個人的生命樣貌,即使是少年小說,從書的封面構圖,一對活力英挺的青少年男女,凝視著剛剛破繭而出的蝴蝶,一隻安靜的小狗趴在青年的身旁,隱約的確知這就是故事的男女主角,藉由講座豐富的心理學和哲學底蘊敘述,整本書頓時生動活潑立體了起來。

  講座在第一張投影片中,以出生在1930年代中國上海的美國童書作家,凱瑟琳‧派特森〈Katherine Paterson〉所說的:「小說讓我們練習面對人生的各種情境,….了解別人所經歷的感受,….為人生做準備。」因此,文學啟發我們了解「人」─人性〈人的可能性〉、生存條件〈為了生存做選擇〉、行為動機、生活經驗和意義。書籍裡所蘊藏的巨大力量是不容小覷;尤其是對少年小說:適讀年齡約是小學中高年級到國中階段的學生而言。

  講座以類似皮亞傑(Piaget)的認知發展理論為基模,說明少年小說主題特色涵蓋:了解自我、發展同理心的態度與技巧、認識人際關係的幽微複雜、找出自己的獨特性。在社會化發展方面:同儕壓力、家庭之外的獨立性、社會身分認同與社會責任。它能提供讀者面對真實問題的機會與距離,省思各種選擇與價值觀,擴展視野。在非規範的啟蒙部分,如何讓孩子們所看重的長出力量〈empower children with dignity and honesty 〉。

  因此,小說提供了“全知”的角色,從小說的故事情節:問題─掙扎─自我實現─真相與心安的歷程。提供讀者對於人生連續性的脈絡性的理解,如果我們把這些脈絡看清楚,就更能靠近一個人。講座鼓勵大家,趁著孩子還在身邊的階段,從閱讀擴充孩子的視野,鍛鍊他的翅膀,幫助孩子長出力量;即使是討厭的東西依然存在,但孩子有足夠的力量面對,不會被困住。〈認識→接納→肯定〉

  故事的開始從:十二歲的伊迪和十三歲的傑克,還有五歲的弟弟和一隻小狗
展開。十二歲的伊迪喜歡規範又善於計畫,有條有理而且堅持到底,這些特質一般視為優點吧,但她卻常煩惱沮喪,因為她的家人都和她不一樣。他們都有突出的藝術才華及成就,喜歡無拘無束,經常處於混亂的狀態。伊迪覺得自己格格不入,懷疑自己不屬於這個家庭,甚至給自己取個新名字E.D.來安慰自己。她的家人帶給她很多麻煩,包括要她幫助傑克學習自主、負責和合作。

  十三歲的傑克是令許多大人和小孩都望而生畏的「不良少年」,雙親因販毒入獄,謠傳他曾燒毀校舍,學校和寄養家庭都不願再收留他,艾柏懷家是他最後的機會,於是他很不情願的必須留在這個連他都覺得瘋狂的家庭裡。艾柏懷家的大人跟他以前認識的人很不一樣,他們對於傑克刻意搞怪的頭髮、服裝,講髒話和桀驁不馴的態度不以為意,就像容許豪爾的特立獨行;只是對抽菸、戴耳機這類行為卻絕對禁止,毫無商量餘地。他們讓傑克習以為常的世界逐漸崩解了。

  看起來南轅北轍的E.D.和傑克有相同的目標:在這個家裡活下去,而且要活出真實的自己。只是「自己」是很複雜的概念:我夢想的自己、別人期望的自己、外表顯現的自己、內在隱藏的自己、現實的自己、潛能的自己……常令人困惑。當自己不同於(或比不上)家人,內心的壓力可能超乎外人想像。E.D.和傑克原本各有不同方式。E.D.追求良好成績,以證明自己的價值;傑克努力裝凶鬥狠,以獲得別人的重視。隨著有趣的情節推展,兩人從敵視、競爭到合作,一步一步認識對方,同時發現自己。無論我們被認為是「乖小孩」或「壞小孩」,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。或許我們都需要好好想一想,應該選擇什麼方式來面對挑戰。

  艾柏懷家的人各有不同的個性和興趣,在同一個屋簷下爭吵、協商和擁抱。他們的差異使這個家庭有如百寶箱般精采豐富,不同的才華合作起來恰好截長補短,創造意想不到的能量,激發每個人突破和超越的力量。這樣的人生觀成為「創意學院」的基礎。

  「創意學院」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內容和進度,不過爺爺說「可別因為沒有老師整天跟在你身邊,就以為我們對教育不認真。」E.D.的自學計畫,一點也不隨便。自學的意思包括自己主動想學的意願,自己對自己的要求、檢查和評量。這個學院主張:「教育是不斷的冒險,為了探索生命的意義,並培養清晰思考的能力。」爺爺說教育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人生樂趣與方向;高文達思瓦密強調任何生命活動(包括學習)都必須有熱情。這個學校重視個體的獨立和獨特,也強調合作與社會責任。

  最後的結局不可思義而經典,請讀者自行閱讀喔!

====整理老師的投影片如下====

  • 「小說讓我們練習面對人生的各種情境,….了解別人所經歷的感受,….為人生做準備。」凱瑟琳‧派特森〈Katherine Paterson〉
  • 文學啟發我們了解「人」─人性〈人的可能性〉、生存條件〈為了生存做選擇〉、行為動機、收活經驗和意義。
  • 少年小說:適讀年齡約小學中高年級到國中。
  • 主題特色:了解自我、發展同理心的態度與技巧、認識人記關係的幽微複雜、找出自己的獨特性。
  • 社會化發展:同儕壓力、家庭之外的獨立性、社會身分認同與社會責任。
  • 啟蒙:empower children with dignity and honesty ,提供讀者面對真實問題的機會與距離,省思各種選擇與價值觀,擴展視野。
  • 情節:問題─掙扎─自我實現─真相與心安。
  • 趁著孩子還在身邊的階段,從閱讀擴充孩子的視野,鍛鍊他的翅膀,幫助孩子長出力量;即始討厭的東西依然存在,但孩子有足夠的力量面對,不會被困住。
  • 小說的主要元素
  1. 主題:主題是否對兒童或青少年有意義?主題逐漸在情節發展中浮現,或被刻意陳述?視否避免到德教條?如何運用象徵或比喻來強化主題。
  2. 角色:讀者是否看見腳色的能力和弱點?視否避免刻板化?角色的行為是否符合他的年齡與背景?角色是否有成長或發展?是否呈現出角色行為和成長的原因?
  3. 情節:故事是否好看、有樂趣?是否有原創性?是否有說服力?是否有線索舖陳?結構和節奏如何?事件發展是否有邏輯?
  4. 觀點:作者選擇敘述觀點的理由?事否合適?觀點是否改變?是否使讀者的視野擴展?
  5. 場景: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?作者如何顯示背景時間?場景如何影響事件、角色或主題?
  6. 角色決定情節,情節是來說明角色。

《破蛹而出》幼獅文化出版

  • 創藝學院:依自己的興趣擬定課程計畫,獨立、自主、創造力。
  • 「教育是不斷的冒險,為了探索生命意義,並培養清晰思考的能力。」p46
  • 「別因為沒有老師整天跟在你身邊,就以為我們對教育不認真。你在這裡最重要的學習,就是要知道你是誰?以及你有甚麼潛能。」p57
  • 「什麼會帶給你快樂?一但你有了答案,你就會知道,你希望藉由教育得到什麼,你就有能力設計自己的課程。」p161

感謝溪洲校長、師長及認輔夥伴的大力支持!